banner
raye~

Raye's Journey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
github
email
nintendo switch
playstation
steam_profiles

我的个人信息流方法论(上)

Group 1

为什么要做信息流整理#

我是个很懒的人,但是我喜欢记录,喜欢去捕捉穿梭于神经元之间的火花。可能就像种田是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中一样,随手记录也是如此。
最早在汉武帝的时候,便设立了起居注的官员来记录皇帝的言行,为后世的史书编写提供材料。我既没有皇帝的权力,也不一定能在历史的书页角落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我还是想为自己拍摄下一个个快照,就像一个连环画一样串联起生活中的点滴,权当做是自己的史记吧

本文则聚焦于我是如何整理自己的信息流的,包括日常信息的获取,信息加工、输出。看到大佬们都在总结自己的信息流管理系统,于是也手痒来总结下,并不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工具,关注的重点在于我的经验与方法论

ps. 感觉文章写下去会有点长,于是就分为两半吧,先写方法论,再写实践

方法论#

卡片式笔记#

减少手工的维护,繁琐的步骤会让人犯错和没有动力

上文提到我是一个很懒的人,这里的懒指的是我缺少去长期维护一个系统的动力,我希望所有的工具都是开箱即用的,并且迁移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正如 DevOps 中引入的 CI/CD,其本质就是减少手工的操作,繁琐的操作步骤会让人犯错。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我会时不时地摆烂,这更导致我没有任何动力去做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维护的系统。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的惰性是天生的,很难摆脱(即使天蝎座 + ENFJ 人格也不例外🐶

有很多人推崇各种方法去预先组织自己的笔记系统,将其划分为一个个子模块。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除了能画出漂亮的图之外🤣。就如同我写文章,明明规划了一堆的大纲,结果大纲写完后,反倒没有任何下笔的动力了(没错,很多文章就是这个被我咕掉的🥹)

卡片式笔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将一个个想法快速落地为卡片,再结合标签、白板等功能,在一个下雨的晚上,或者是一个闲暇的午后,讲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输出为一篇文章,或将其内化为我自己的知识。

工具选择#

减少工具带来的心智负担

选择了卡片笔记的整理方式后,对于工具的选择,我更多关注的是,减少我的心智负担,轻松上手,没有任何多余步骤,不需要去思考在哪里创建文件夹,打什么标签

一旦有了心智负担,就难以沉下心来去记录了

记笔记是一件很私密的事,但我的想法经常在工作的时候冒出来,我肯定是不愿意让同事看到我写下的内容的(毕竟任何方面的思考都有 xs🤣。

所以我有几个选择的原则:

  1. 一定要支持黑暗模式,因为白色实在是太亮眼了,看个十多分钟我的眼睛就不舒服了
  2. 一定不要强制写标题,我最讨厌的就是笔记标题,如同给变量命名一样,并且硕大的标题也就意味着路过的同事能轻易地看到你在干嘛
  3. 一定是纯文本,只需要靠文字 + 快捷键就能基本实现我所需要的一切
  4. 一定要能调整字体大小,记笔记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但是工作的时候也常常有想法沉淀,这时我也绝对不希望路过的同事能轻易看到我的记录
  5. 一定有完善的搜索,这是必须的,因为都是散乱的卡片笔记
  6. 一定具备可玩性,可探索性,长期使用一个笔记软件是很困难的,尤其是没有任何可玩性的,比如记事本,人都是喜新厌旧的,用久了一个软件自然会去想着折腾新的

专业的事情专业的软件做#

写作工具我主要还是用的 Ulysses

DraggedImage

好像是还挖了个坑介绍下为什么要用 Ulysses 写作来着(划掉🐶)

简单介绍下我最喜欢的功能吧:

  • 实用的侧边栏:
    • 字数统计及目标设定,看到自己在几天内达到目标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 关键字及分组,类似于标签管理了,但我觉得这个关键字及分类还挺有用的
    • 批注,这个强烈推荐,我经常文章写到一半,有时要配个图 or 针对某个细节点完善,但又常常忘记,批注是个很实用的功能。最关键的是这个批注是扩展 md 语法,没有任何额外操作
  • 发布:支持一键发布到 medium、ghost、WordPress 等地方,不过我现在最常用的就是一键发布到 medium 了
  • 导出:丰富的导出选项,md、text、epub、pdf 等格式都支持
  • 搜索:搜索很简洁,也很快速实用,配合关键字分组基本随时都能定位到我正在写的文章
  • 图片:图片管理可以说很有特点了,不会像其他 md 文档贴一张图直接占满整个屏幕🤣,也不用自己费劲调整图片的大小了
  • 打字机模式:目前体验到的最丝滑的打字机模式了,有时候想法上来了,我能一口气写几千字,配合快捷键不用任何鼠标操作
  • 主题:主题这个也很丰富,不过个人感觉默认的黑白配色是我的最爱,也可以单独针对标题等格式进行字体的微调

提升转化率#

随时打开随时写,提升笔记转换率

对于一个随时随地都有无穷无尽想法的人来说,要求很简单,随时打开随时写。我想大部分程序员每天用的最多的,除了代码编辑器之外就是浏览器了吧。

而如果你想记笔记,此时光是 cmd+tab 切换到对应的笔记软件就已经耗费了所有心力了,尤其是工作忙的时候还比较健忘

游戏买量领域里有一个提升买量竞争力的办法,那就是快速转换,如果用户点击了你的链接,还需要面临长达 1min 的白屏,那么可以想见的结果必然是用户的大量流失,为了提升买量的转化率,小游戏,轻游戏,h5 游戏,试玩版才纷纷出现,本质上就是让用户通过广告进来经过短暂几秒即可快速留存并转化

因此,提升转换率,提升想法 -> 文字的转化率,才是最重要的

我还是挺喜欢 edge 浏览器的侧边栏功能的,方便记录(摸鱼),有想法了随时打开记录就好

DraggedImage-1

增加信息处理的链路#

与其事先精心分类,不如增加信息处理的链路

信息接收与整理是并重的,甚至整理才是最重要的篇幅。
我之前陷入了一个误区,即不停地依赖更换笔记工具,来督促自己实现整理,并没有一个整理的方法论
这就导致我记录了大量的信息,散落在不同的笔记软件中,从最开始的印象笔记 -> 有道云笔记 ->Notion->obsidian->logseq
就在我即将要迈入 heptabase 一去不复返的路上,我猛然惊醒,一脚踏入泥淖的同时,另一脚还还没迈出,还剩一丝机会能够逃离这个循环陷阱

我将信息处理分为多级链路:

  • 草稿
  • 粗加工
  • 回顾与精加工
  • 整理输出

每一个层级都有可以选择自己趁手的工具,比如我在草稿阶段就会选择直接记录在 flomo 网页上,微信读书笔记里,粗加工则是记录到 logseq 中

回顾与精加工则是通过 logseq 的标签聚合或者白板来整理,最后的输出则是转到 Ulysses 上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