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raye~

Raye's Journey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
github
email
nintendo switch
playstation
steam_profiles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记录

image

引言#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本书其实是萨特的一篇演讲稿,正如作者在开头所说到的,“是针对几种存在主义的责难为他辩护”,有人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悲观的学说,“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望态度”。而共产党人则批判存在主义给了人太多选择,这是一种犹豫不决的 “观望”,是 “另一种资产阶级哲学”。萨特为了回应这些责难,在这篇文章中深入地探讨了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 ———— 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由的、选择塑造自我,以及选择如何影响他人与世界。

存在先于本质:英雄还是懦夫,你自己选择罢#

“存在先于本质”,但凡了解过存在主义的人基本都听过这句话,但这句话又经常被人误解。其实很简单:人并不是被预先设定好的成品。我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吧,我们这些上班族,整天说自己是牛马,是打工人,但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定义我们的本质,我们之所以成为牛马,成为打工人,其实都是我们自身的选择。

“没有任何人”,即不存在上帝,传统观念认为,人由上帝创造,带着固定的 “本质”—— 比如理性、道德或善良,就像工匠制造裁纸刀时心中已有刀的用途和形状。就像我们传统文化中,孟子宣扬” 人性本善”,荀子宣扬 “人性本恶”,存在主义则直接掀翻了这个桌子:没有上帝,没有预设的本质,没有所谓性本善,性本恶,人只是先 “存在”,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逐渐塑造出自己的 “本质”

举个例子,你是英雄还是懦夫?不是天生的,而是你通过一次次选择决定的。比如,你选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你就成为了英雄;选择退缩,你可能就成为了懦夫。正如萨特所说:“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 这不仅意味着你是你所认为的模样,更是你愿意成为的模样。你的人生是你主动设计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的命运安排。

这种观点让人一下子解放出来,但是又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你看上去似乎有无限地可能去塑造自己,萨特在书中讲了一个笑话,一位 “因为说了句脏话就自称存在主义者” 的老太太,她的选择 —— 即使是满口脏话 —— 也是她对自己人生的定义。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存在主义就是在鼓励人们夜夜笙歌,即时享乐,追求自由吗?

自由的代价: 你以为的礼物,命运早已标好了价格#

萨特在书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存在主义的自由并非轻松的礼物,而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因为没有上帝、没有预设的道德准则、人必须独自面对选择,并且承担后果。

萨特用一个军事领袖的例子说明了这种 “痛苦”:一个指挥官接到进攻的命令,但他必须决定如何执行,多少士兵的生命将取决于他的判断。他无法逃避选择,也无法完全推卸责任,因为即使 “服从命令” 也是一种选择。

再比如,想象你是一名医生,面对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做高风险手术可能带来 20% 的生存希望,但也有 30% 的死亡风险;不做手术,患者可能只剩三个月生命。你必须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可能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这种 “没有标准答案” 的处境,正是存在主义所谓的 “痛苦”。

正如萨特所说:“所有的领袖都懂得这种痛苦。它阻止不了他们采取行动;相反,它是他们行动的真正条件。”

这种痛苦并非消极的绝望,而是行动的前提。因为人必须向前走,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你无法停滞,只能通过行动定义自己。

他人即地狱:你的自由影响世界,他人的自由也在影响你#

存在主义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你的选择不仅塑造了自己,也在塑造他人,甚至整个世界。

萨特认为,当你选择成为某种人时,你在心中树立了一个 “人应该如此” 的形象。比如,你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你不仅在塑造自己的诚实,也在向世界宣告 “人应该诚实”。反过来,如果你选择做坏事,你也得扪心自问: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这种相互影响要追溯到现象学了,比如你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别人大概率也是如此;你面对的困境,比如学业压力或职场挫折,别人也可能感同身受。因此,你的行动会成为他人的参照,就像有人在大街上抬头望天,周围的人也会不自觉地跟着看。

这种 “他人即地狱,他人亦天堂” 的悖论,揭示了我们生活在一个 “主观性林立” 的世界里:每个人的自由选择都在相互映射、相互影响。

萨特举例说:“我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人的形象。在模铸自己时,我模铸了人。”

这意味着,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人类书写一个可能的未来。伟人如甘地、马克思,他们的选择不仅定义了自己,也为人类的解放树立了榜样。你呢?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选择又将如何影响他人?

没有借口:自由与责任的不可分割#

存在主义的自由是彻底的,但也因此令人不安。你无法用 “天生如此” 或 “环境所迫” 来为自己开脱。比如,一个将军如果把失败归咎于 “上级的命令”,他就是在逃避自由,萨特称之为 “懦夫”。同样,如果你说 “我本可以成功,只是没有机会”,存在主义会反驳:你没有行动,所以你没有那种 “成功的本质”。莫言、余华的天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离开了行动,天才不过是空谈。

这种彻底的自由意味着,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萨特说:“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你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天降标志。”

你咨询别人时,其实早已在心中选择了你想听的答案,就像《解忧杂货店》里的老爷爷所说:人们来问建议时,其实已经有了答案。这再次提醒我们:选择是你自己的,责任也是你自己的。

存在主义的乐观:行动创造意义#

尽管存在主义强调自由的痛苦和责任的沉重,它却是一种乐观的哲学。为什么?因为它相信人可以通过行动创造意义。

基督教的绝望源于 “被上帝抛弃”,而存在主义的 “绝望” 却是对自由的清醒认识:你必须靠自己赋予人生意义。

萨特说:“存在主义是乐观的。它是一个行动的学说。”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预设的本质,而在于你通过行动不断书写的故事。

你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塑造你自己。你是你的经历、你的情感、你的痛苦与欢乐的总和。

正如萨特所说:“一个人不多不少就是他的一系列行径。”

你接触过的人、走过的路、吃过的烧烤摊、迷失过的夜晚,都构成了此刻的你。而未来,你依然可以通过选择去成为你想成为的模样。

结语#

总结下萨特的观点:

  1. 存在主义绝对不是让人沉溺于绝望的学说,相反,它唤醒了我们的自由,并告诉我们,人没有固定的本质,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和行动,我们才能定义自己
  2. 存在主义的自由绝不是放纵的自由,而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以萨特的话来结尾吧:“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 —— 这就是说,去发明吧。”

ps.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读这篇文章,一切取决于你,不过都读到这里了,求个赞不过分吧哈哈

Loading...
Ownership of this post data is guaranteed by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to the creator 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