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的水浪接触地面溅起水花的时候,我正骑单车经过这个路口,深圳下午的太阳略显乏力,当我还在疑心走哪条小道时,却早已有数不清的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呼啸驶过
适应一座城市,就是熟悉它的脾气,熟悉每一条车道、人行道的分布。是在地铁到站后,不自觉的自动走向 ABCDEF 口中的一个;是在大雨漫灌,积水满街的时候,哪条路能避开最多的水坑,哪颗大树能给你最厚实的遮挡;是出门走了一大半路还没打开导航,开始疑心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
要是在深圳就好了,下午的太阳照在远处的大楼上的时候,我正在快步经过一处广场,偶然间听到某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不由得被吸引过来,忘记了自己原来要去向哪里,只是和当下的两位老师一起,讨论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的海外流亡生涯,康有为的奢靡张狂生活,谭嗣同的为变法的流血牺牲。
” 你是怎么做到在文字间多愁善感,但是线下演讲,办书店的时候,又那么乐观地去做呢?“—— 底下的读者问
“那就多愁善感地去做呗”—— 许知远抿了下嘴唇,如是答道
” 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资源,你看一吃一块蛋糕,你会不会回想起童年时的吃蛋糕的一些经历 “
” 就那一小破蛋糕,你都要用到毕生全部的经验,来应对如此一件微小的事物 “
对许知远的了解,我并不是很深,可能仅限于《十三邀》这档节目吧,还有小锦鲤推荐过的《多谈谈问题》—— 入选了豆瓣的 2023 年读书榜单(关于榜单的问题可能会有一篇文章来谈谈)
活动场地的布置我就挺喜欢的,很有感觉,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不管是否买票,都可以听,区别只是是否有许老师的签名以及一个座位而已
读书人的交流,就这么随意,公开,声音一旦发生,也不需要利用反射等高科技来营造某种氛围,自然地消散出去,弥漫到周围的空气就好了
如同余秋雨笔下的《信客》,山野间,新老信客无边无际的漫谈,那些包含着人生智慧,乡野民情,生活百态的话语,就那样飘荡出去,静静的天空是见证者
所以很羡慕那些经过,满脸写着诧异,继而沉浸,驻足倾听的路人们
尽管第一眼看来,这个头发乱蓬蓬的人,似乎和普通人说话也没什么两样,也会有卡壳,也会说好几个 “然后”,身体语言似乎也不够丰富
但我们在乎吗?可能有的人在乎吧,现实的落差总是敌不过虚假的美好,需要调动精力的思考总是敌不过简单感官的愉悦
许老师说了很多,我也记了很多
我很喜欢这种,将自己经历、情感融入进来的分享,有点像语文阅读题里的 “请联系实际作答”
“那就多愁善感地去做呗”
“我就很想知道,那些处在时代转变的个体,他们能做些啥,爆发出多大的生命力”
“保持乐观是给他人看的”
“我们会被自己所经历的,所恨的人,所爱的人,被自己的恐惧所塑造”
“那是个勇敢的时代,一穷二白,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调动自己所有的资源”
“那肯定啊,你写历史,肯定有自己的投射,谁也没有经历过历史上人物的生活,所以写历史很多时候是需要依赖自己的想象的”
“你走在大街上,拿着一本书,多酷啊,这不是比你们都拿着手机要酷多了吗”
“因为他们广州不来求我,我就没来这办书店”
“年轻人要干很多荒唐事,不然到老了没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