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raye~

Raye's Journey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medium
tg_channel
twitter
github
email
nintendo switch
playstation
steam_profiles

周报#28 万恶的调休、零点城市与无尽的失眠

zhoubao28

五一节后便是万恶的调休,假期后连上六天班真的有点顶不住,再加上连续好几天的失眠,让本就疲惫的人雪上加霜。可问题是尽管失眠,但白天的精神却又出奇的好,到了晚上又开始失眠,实在是郁闷。

我曾反思过自己失眠的原因,估计就是想太多。我很喜欢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这种意识流的作品,尽管确实不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但我的失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种意识流的思考所导致的,但为啥我就没法成为像伍尔夫一样的作家呢🐶

这种带点胡思乱想的症状,似乎我小学时候就意识到了。我至今还记得那好像是小学毕业考试,一堂数学考试吧,我早早地就做完了试卷,检查多次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这时我突然做了一个实验,我盯着课桌上,那因为被学生使用过多次导致的划痕,开始了我的跳跃思维实验。

具体想了什么肯定是不得而知了,但我确实发现,我的思维就能毫无症状的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无数的思绪如放电影一样,我甚至都无法阻止,最后指的使劲摇了摇头,让自己回到现实中。

零点城市#

不过最近失眠的原因,除了胡思乱想外,还有一层原因,得怪自己强行把生物钟给打乱了🐶

很久以前,大概还是上高中的那会,我记得杂志是很流行的,最经典的就是《Vista 看天下》了吧,当然读者、意林、作文素材之类的也很受原因。但我依稀记得有一本略带点与众不同气质,文风类似《萌芽》的杂志,名字早已不记得。在其上看到过一篇《零点城市》的文章,印象特别深刻,大意就是作者和朋友在零点过后的城市街道边散步,有了一种与平常观察城市全然不同的视角,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读书的年纪自然是少有机会,在零点过后的城市闲逛,但不知怎的,这篇文章却一直被我记着,估计是幻想着某一天也能和朋友,体验这种全新的观察视角吧。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就一直憧憬着城市生活,因为城市里不会向农村家家户户门前都养一条狗!没错,这就是一个小孩想生活在城市里最朴素的理由,我至今记得小时候对狗的恐惧,每每看到农家门口体型中等的犬对我狂吠,心里就开始憎恨为什么要生活在农村。

后来也是随着时代变迁(暂时想不出一个好的词汇来形容),跟随父母搬到了城市里。虽然少了让我惧怕的狗狗,我却几乎很少感受到一种称之为 “生活” 的体验,不过也可以说是学业繁忙吧,高中要补课,大学寒暑假回来的也少,毕业后又直接去深圳打工,中间在家停留最长的时间反倒是疫情了,不过也基本是被迫宅在家里。

但我内心中还是喜欢城市的,不过现在也不会那么排斥农村了,因为现在可能没那么怕狗了吧🐶。尤其喜欢在周末的时候,坐上一趟公交,慢悠悠地到达我的目的地。为什么喜欢坐公交呢,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相比小轿车,公交车的位置更高,视野更好

人总是很奇怪的,当你处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当你的视线被遮挡,你就会感到烦闷。而公交车上,你的视野是开阔的,是不受遮挡的,是一览众山小的。

古人登高,方有慨然之志,方有栏杆拍遍的豪情,方有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苦闷。可见如果想要解忧愁,就得登高,但是我又懒得爬山,那就坐公交吧🤣

但我更喜欢的还是在零点之后去观察这座城市,此时,原本繁华的商圈,早已寥寥,那些装点华美的灯光,装饰,全都变得黯淡,反倒是最朴实无华的排挡,那些俗气到爆的灯光下,人们依旧喧闹。

我写不出那么好的文字,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尝试去找我记忆中的《零点城市》这篇文章

没想到还真让我找到了这篇文章,摘录其中的内容如下:

零点,大多的商铺选择了关门大吉,超市都是九点多就把门关了。碰上闲暇的日子和朋友出去旅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都想去看看他它的夜景,一个城市的繁华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夜景。我们不是要看它有多繁荣,而是看它零点的风景。那时候,有些小摊贩还在一边打哈欠一边工作,这时候是没有人管着他们的,城管早就下了班抱着爱人睡觉了。打工仔们赤膊在某个风口谈笑风生,他们也许不喜欢打麻将出来吹吹这自然的风也许是打完麻将出来散散心。这里也有煲电话的,和在另一个城市的亲朋好友,女朋友接上电话机不想放下了。说着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话,两三个小时,扯着事,笑哈哈的,最起码从声音里给他们证明一切安好。

零点的城市是带着灵性的,我一直都这么认为。这里有数不清的人把自己的故事在这个点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毫不保留的呈现给这座城市。这时候明白了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偶尔有两三个 taxi,拉黄包车的,扎堆的打扑克,这是他们唯一的娱乐。如果你是千千万万个人群中的一个,就融入这个点上的城市,养成他们的习惯,体会他们的生活。

flomo#

这里记录我摘录到 flomo 的话,附上一些我的感想

一个洞穴是黑暗的,但只要有光打了进去,黑暗就不再是他的宿命
大洋是隔绝的,沙漠是危险的,但只要有人穿了过去,阻绝就不再是我们的宿命
一个人一生是孤独的,但你只要感受过一次被爱,你就会忘不掉,孤独不再是你的宿命

—— 陈铭为什么那么会说啊,这句话我真的很喜欢,语出辩论赛《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吗》,反方

我个人认为,小说,是不需要「被解构」的,不需要「看懂」,不需要做「阅读理解」。你感觉到了,就行了;或者你感觉不到,那就去另找一本。感觉就是感觉,不需要解释后再「明白」,这本书确实让我颅内高潮了好多次。

—— 出自 这篇公众号文章,点评《夜晚的潜水艇》,“颅内高潮” 这个词学到了,我觉得我经常有这种感觉,那种拍大腿的惊喜

书无法完整替代人,尤其一开始时,但大致来说,人能做到的,书差不多都能做得到,某些方面甚至还更好,只因为书毕竟是由那些更好的,层层挑拣出来的人写成的,不像能陪伴你的人通常只由命运潮水带来,相处总杂着些许义务。而且,时间一拉长就不一定了,时间愈拉长,书愈能显露出它源源的、丰厚的内容,所以找书可以比找人更主动更多选择也更准确,你愈找它就愈会找,你会感觉还有些东西 —— 技艺、见识,鉴赏能力云云 —— 多得的礼物。默默在自己身体里累积着,如多得的礼物

—— 语出唐诺老师的《求剑》,最近开始喜欢上了唐诺老师,他的思考真的很深刻,字里行间中都能透出他深邃的思考

今天中午我专门问了一下同事,有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我收到反馈说:现在很多团队都很焦虑,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家的目标感特别强,做了很多对标竞品的计划,但这样特别累,陷入到跟竞争对手对比、用同样的方法去做事情的状态。这个跟我理解的产品方法是有点不同的,好的产品有非常多内驱的自我表达部分,如果我们忽略了自我表达的部分,纯粹做数值的计算,或者纯粹地做求解,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并且,我们工作创造的价值是我们对一个新的事情的独特认知所带来的,如果我们去对标竞争对手而做,那我们没有创造新的知识,因而也很难让产品变得更有价值。

—— 语出小龙哥,我一直觉得小龙哥的思考是很深的,在其他老板都说着一些虚无缥缈的,难以落地的,高大上的方法论时,他总能一句话点出问题的本质。最近还想到一个暴论,好的产品,其实就是要独裁,你管什么用户的吐槽(当然正常的反馈没问题),但是但凡要教我做事的,都滚一边去吧

或许后来的人不会意识到,那年微信红包最重要的内核是真诚。
最难复制的,不过简单纯粹而已。

—— 语出《微信十年》,我写了一条点评:“用户永远是一群流氓,永远贪得无厌,永远得寸进尺,永远自以为是。对付这群流氓最简单的方式,也就是最直接的方式,还可以借此让流氓的胃口变大”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